咨询热线:021-58362556 021-58362558 021-58362559  中文版  ENGLISH

首页>

嘎子(二)
更新时间:2014-01-10 13:33:00  |  来源:张驰  |  点击次数:2643次

嘎子所生活的村庄叫兴水,坐落在黄河上游甘肃境内靠近宁夏一带。黄河在这里绕了个大大的湾,河水变得温柔和亲切。数万人祖祖辈辈定居在两岸,肥沃的良田,都是引黄河水自流灌溉。历史上,这里的富足远近闻名,不仅出产各种水果,还盛产大米,据说这米还给皇上进贡过,黄河的鲤鱼会顺渠而下,蹦到灶台。家里有一两亩水地,稍作劳动就可以自给自足了。山里的人很是羡慕。小伙子找对象,只要报上五佛寺的大地名,山里人没见人影多半就会同意的。嘎子的两个孩子,饭量很好,再加上充足的阳光和劳动的锻炼,很快就成了大小伙子。美好的生活在人们的赞美声中离嘎子愈来愈近。嘎子可以名正言顺的晒太阳,遛弯弯了。他的两个儿子,比他爹还是要强的,有了文化,可以和人正常的交流,有人指点的情况下可以做很多事情的。嘎子的媳妇除了行动不便,其他都还正常。起吗在两个孩子长大成人这段期间,这是一个健康的中国普通底层农民的家庭,这里充满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。不久的将来,两个孩子一旦成家,嘎子所享受的天伦之乐是很多人都会诧异的。嘎子的脚步从来没有如此的轻快,他有理由缺席冬日阳光下南墙根的温暖。

天有不测的风云,命运似乎总是见不得那些处于苦难的人过上几天好日子。就在亲戚们张罗着大孩子的婚事时,在嘎子快要五十岁的时候,他的瘸老婆在久病后走了。嘎子的生活重新陷入了低潮。伴随他一起陷入命运低谷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。三个男人的日子可想而知。穷人的孩子不一定早当家,吃饭穿衣对他们来讲是最大的难事。这里不过是一个集体宿舍,光棍之家。尽管有充足的的劳动力,没有了唠叨的女人,嘎子的日子每况愈下,成了名符其实的困难户。面对冰锅冷灶,孩子们干脆外出打工了。嘎子有了更多的时间,蹲在晒太阳的人们外围,游荡在村子的上面或是下面。村里的红事或是白事都可以看到嘎子的身影。条件好的人家,家里的老人去世,有的要放上七八天,如果没有好的下葬日子,还要更长。嘎子,对这些事从来都是耳聪目明的,这多半来自他晒太阳的成就。嘎子每天都可以进出这样的场面。没有人讨厌嘎子的,嘎子也从来没有给他们带来不快。嘎子不喝酒,不闲话,开饭时主动上桌,饭后偶尔会冒上一支烟,然后悄悄地离开。相比那些借吊唁来喝的酩酊大醉,胡说八道的闲汉来,嘎子的确不让人担心什么。家境一般的人家,嘎子的到来使他们的自豪感增添不少,在这个悲哀或是喜庆的日子,嘎子是他们心怀慈悲的证人。

嘎子的困难是村里的,也是政府的。慢慢的这困难成了资源。村里的干部可以向上面提出更多的诉求,下乡来的干部经常光临嘎子的寒舍,送去温暖。面粉、衣服、药品、钱,嘎子不定期的都会收到。嘎子现在可以不用装模作样的劳动了,他渐渐地习惯和依赖于这样的关怀。对于前来探望的人,嘎子还是可以做到有问必答的,咧着嘴,问什么都答“好着呢!”,客人临走时,他也没有个谢谢,木呆的看着人们呼啦啦的离开。干部们的愿望不仅于此,他们想让嘎子成为自食其力的新农民。他们年复一年的给嘎子扶贫项目的猪仔、羊羔,指望来年它们变成肥壮的商品。可这些可怜的畜生们还没有体验一个完整的春夏秋冬,就变成了嘎子盘中的美餐。村里新农村建设的房子,嘎子自然有份。政府负责主体工程的建设,但有一部分需要自己配套。嘎子的房子,主体已经做好,他自己只要装上门窗,平整院落,砌上围墙,就是新农村的一员了。可两三年过去了,嘎子的住所依然是半拉子工程,在整洁漂亮的新农村很是扎眼。冬天,嘎子依旧住在昏暗的老房子里;夏天,依偎在没有院墙和门窗的新农村的大炕上。任何人看了,嘎子依然是个困难户。


(未完待续)2013.11.12上海